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273577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苏振丽 马丽芬 高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内小针头、小剂量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中、重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组(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口服组(口服泼尼松),每组51例。注射组使用1 ml注射器单叶注射05 ml地塞米松(25 mg),每周2次。口服组采用泼尼松10 mg,3次/d,疗程6~8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副作用。结果注射组患者治疗后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和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血沉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口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口服治疗组副作用。注射组平均注射(326±080)次。结论小针头、小剂量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法的新探索,显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

    作者单位:721008陕西宝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通讯作者:苏振丽Email:suzhenli006@163com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中、重度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多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疗程6~8周以上。近年来盛行局部免疫注射治疗甲状腺疾病[24],但小针头、小剂量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未见报道。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重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6年~2012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102例中、重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并且具备以下4条:①发热时间≥1周。②甲状腺ⅠⅡ度肿大,质硬。③血沉>50 mm/h。④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满足以上条件可入选。入选102例患者中女82例,男20例,男女比例1∶4,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 (35±96)岁。病程1周~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颈前明显自觉痛及压痛,腺体肿大、坚硬,其中甲状腺Ⅰ度肿大12例,Ⅱ度肿大90例,单侧70例,双侧32例。102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8℃~399℃, 86例伴有不同程度心悸、多汗、乏力。所有入选患者查甲功七项(TT3、TT4、FT3、FT4、TSH、TPOAb、TGAb)、血沉、甲状腺彩超、甲状腺I131吸碘率测定、血常规。血常规可有白血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患者血沉增快 (58~114)mm/h,甲状腺功能提示:甲亢,甲状腺摄碘率<10%,呈现“分离现象”。甲状腺彩超:呈现“冲洗过症”符合亚急性甲状腺炎改变。其中10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但排除桥本甲状腺炎急性炎症。13例合并糖尿病。24例合并高血压病。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组(注射组)和口服泼尼松组(口服组)各5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注射组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抽吸地塞米松5 mg,选择甲状腺肿大压痛明显处,由掌握甲状腺细针穿刺的医师行甲状腺单叶或两叶分别注射。嘱患者在注射过程中避免吞咽、咳嗽及讲话。病变处注射05 ml地塞米松(25 mg),注射后平卧休息5 min,每周2次,治疗至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口服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每次10 mg,3次/d,2~4周开始减量,维持量为5~10 mg/d,共观察8周。所有心悸患者口服普萘诺尔10 mg,2~3次/d。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者抗病毒或(和)抗菌治疗5~7 d。

    13疗效观察①观察:体温、局部注射次数、甲状腺大小、质地、 触痛及甲亢症状的变化。②检测血沉,FT3,FT4 及TSH。③副作用:观察多食、肥胖、血糖等激素样副作用及注射局部反应。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发热消退时间、甲状腺疼痛、触痛消失时间及甲状腺肿胀开始缩小时间,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

    分组例数退热

    时间疼痛消失

    时间肿胀缩小

    时间血沉正常

    时间注射

    次数注射组51143±064*123±040*201±113*1131±114*326±080口服组51365±085439±141819±1532171±698注:与口服组比较 *P<001

    22副作用注射组无返酸、胃痛及体重增加,采用1 ml注射器操作,除2例患者由于年轻医师操作不熟练出现局限性血肿,一周后消失外,其余49例患者,仅有注射部位的短暂性疼痛,无注射后出血及感染。口服组18例出现上腹不适,30例体重较用药前增加(15~30 kg)。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服泼尼松后血压、血糖出现升高,注射组无此现象。

    3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以40~50岁女性最为多见,轻型患者仅需应用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型患者给予泼尼松30~40 mg/d,分3次口服,逐渐减量,总疗程长。口服泼尼松口服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效,但存在下述问题:激素减量或停药出现症状反复;类库欣副作用;患者不愿接受,依从性差;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风险。

    甲状腺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一种新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给药途径,作用机制:抑制甲状腺局部的免疫反应,缩小肿大的甲状腺。促进了甲状腺滤泡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高甲状腺内的药物浓度,半衰期长,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本文结果注射组与口服组比较,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效果更加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更快。注射组平均注射(326±08)次,疗程短,增强了患者的顺应性。降低血沉、减少副作用方面,注射组亦明显优于口服组。据顾明君[5]等观察,口服泼尼松和注射地塞米松2种疗法均能明显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但局部注射受抑制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快,这可能与地塞米松间断给药、疗程短有关。

    总之,小针头、小剂量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法的新探索,弥补了口服治疗不足,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显效快、疗程短、并发症少的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9kb)